随着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国情的养老体系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在最近的民政论坛上提出了“以中国特色养老制度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构建”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角度。
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这一过程发生在经济尚未达到高度发达阶段的背景下,形成了所谓的“未富先老”现象。面对这一挑战,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国需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制,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
林教授强调了“三大法宝”的重要性,即基层医疗服务系统、赤脚医生及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措施在中国早期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样可以借鉴到养老体系的建设中。他提议建立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区(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并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分级分类的基本养老服务。
此外,林教授还提出建立类似赤脚医生的养老护理员制度,以及基于居家养老的社区互助合作模式。他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构建一个既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又能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养老体系。
总之,林毅夫教授的见解为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面对老龄化的挑战时,我们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和完善养老制度,以支持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